衢州府有五个县,其中西安、龙游、江山三县内均可见阳明讲会的活动,常山和开化两县内虽不见阳明讲会的记载,亦有不少理学家,如常山县内明初有郑协,谒吴与弼(1391—1469)门下,又从薛瑄学;郑伉,曾见吴与弼,折中于朱子;徐汝晋曾游徐用检之门,对于良知学有所证悟;徐鸣骝,潜心理学,且讲学于南屏;徐仕升,从钱德洪得良知宗旨,与许孚远、徐用检等名儒切磋。[87]《开化县志》和《常山县志》都明言邑境聚朱子讲学地近,儒学风范,学者多绍洛闽之正脉,师友渊源可溯,而阳明心学的影响,亦使县内理学传承历代不绝。[88]不过若以阳明学者的讲会活动言,则西安、龙游、江山三县较为明显。
西安县内有一些王阳明及身门人,并且在嘉靖前期即有活跃阳明讲会活动和书院的兴建,王玑(1529年进士)、栾惠是当地的重要学者,李遂则是鼓励支持讲会的地方官员。王玑是嘉靖八年(1529)进士,历任兵科给事中、江西参议、山东副使兵备天津、佥都御史等职。王玑年轻时心仪陈献章之学,曾渡江亲从王阳明学,与王畿友善,又与当地学者栾惠、黄彦纲、王修易、郑礼等同倡良知学。致仕归乡后致力地方教化工作,捐地十亩,建构衢麓讲舍,又多行睦族赈贫之义举。[89]《王阳明年谱》记载:王阳明去世后,西安县门人诸生追忆师教却莫知所寄,于是王畿和钱德洪与应典、王玑商量,订定每岁讲会的日期,又因李遂为知府,遂修建衢麓讲会,设师位,岁修祀事。[90]
衢麓讲舍,又称克斋讲舍,根据《衢州府志》,讲舍大约兴建于嘉靖十三年至十九年(1534—1540),由知府李遂主导,堂共五间,中为教思堂,立李遂像,堂后为四贤祠,祀朱熹、吕祖谦、张栻、王阳明四人,堂前为归仁堂、东西书楼、号舍,门外有墨池,规制宏敞壮观。书院建成当时设有两名管理员,门屋地隙地租税之收入亦规划为维修书院建设之需,四贤祠的致祭费又另编有专款,是从江山县接待、实成二寺入官田地解到县的租税银中来支付,但后因豪强唆使,僧徒将租典于富家,县司督赋不得,祭银遂无着落,[91]当时讲舍仅靠贡生杜珠和耆民郑铎之捐助,并不敷使用,终于导致书院倾圮、祀事寝废。直到嘉靖四十三年(1564),知府郑伯兴与同知薛应元重修之,又得巡抚御史兵部右侍郎赵炳然益田,祀事方得再兴。[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