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阳明学士人社群:历史、思想与实践

三、结语

字体:16+-

朋友在传统儒家思想中向来受重视,被视为是君子修身成德上极重要的同伴与帮助。《易传》兑卦象辞:“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81]《论语》:“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82]《孟子》:“友也者,友其德也”;[83]都可见儒家把成德责善的责任加诸朋友身上。[84]在传统五伦中,有别于父子兄弟血缘关系上的亲爱与顺从,也不同于君臣政治关系中的遇合与臣服,友伦以其责善辅仁的功能以及较平等而宽广的社会关系,占有重要的一席。然而在儒家强调从自身、家庭,到国家、天下层层推至有差等的伦理关系网络下,以及以政治为主要关切的特质中,朋友之伦无疑是五伦中的第五顺位。纵使这样的顺序并未被刻意强调或区分彼此的从属关系,亦即五伦的重要性经常是被并列式地申明,但是在明代之前并没有出现高举朋友之伦于其他四伦之上的言论。

明代阳明学者在召聚同志讲学、优游于师友间的浪潮下,对友伦的提倡又创造了新的**。他们以“以友辅仁”作为讲会的理想,说明朋友乃修身成德不可或缺的要素;又进而在“万物一体之仁”的理想中,提升朋友讲学的崇高性与经世济用的面向;而呼应着某些学者全心投入同志讲会、周游求友的生活形态,在思想上也出现了一种以友伦来涵摄、界定其他人伦理想的看法,以道义为连属的朋友关系也被诠释为社群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本章主要强调阳明学者突出的友论有其相应的历史背景,学者们热衷参与讲会活动及热切求友的生活态度与思想内涵间有一紧密的互动关系。综观阳明学者的文集,我们清楚看见他们在强调朋友的重要性时,都明显指涉一具体存在的讲会,并鼓励人要聚会以亲师取友,不可草率轻忽。同志讲会对许多阳明学者而言,是一可以学习成仁的理想境域,是关乎其信仰与生命定位的精神倚靠,也是可以实现患难相恤、互相资助的社群。虽然同志讲会的兴盛并未能普遍地改变传统以家庭为社会核心的看法,但对某些学者而言,朋友社群显然是他们精神和求道生活中极亲密而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