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王阳明为核心的讲学时期
终嘉靖一朝,官方对阳明学的禁令并没有废除,仍维持嘉靖八年申禁的态度,要等到隆庆朝(1567—1572)时,才再度掀起为王阳明翻案、奏请其陪祀孔庙等议论,[88]这种官方对阳明学压抑的态度,本质正是官学对私学的压抑,然而综观整个明代学术教育史,嘉靖朝却是私学发展最蓬勃的时期。书院作为私学的代表,无论新创或兴修,都以嘉靖朝时期最兴盛。[89]
阳明学派从王阳明主政江西时期被成功建构开始,也是在嘉靖时期进入顶峰。正德十六年秋,王阳明回浙江,次年因丁父忧居乡(绍兴),[90]不久朝廷便下令禁讲阳明学,王阳明在服阙后,未能起复,直到嘉靖六年五月才授命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征思田。[91]在这六年当中,尽管有朝廷的禁令,王阳明和弟子们却未尝终止讲学,甚至因为无官职忙碌,比以往更全力投身讲学,浙中也因此成为阳明学的另一重镇。
浙江是王阳明的家乡,早期虽有徐爱、蔡宗兖、朱节归其门下,[92]但从学学者不多。正德十六年(1521)九月,在学术和事功已获得极大成就和声望的王阳明,回到浙江余姚。当地年轻士子钱德洪不顾乡中故老之疑,“率二侄大经、应扬,及郑寅、俞大本,因王正心通贽请见”。一时之间,余姚地区的年轻士子请见者有74人之多。[93]从此阳明学正式在当时文化水平甚高的浙江扎根。[94]余姚是王阳明的故籍,其家已迁居绍兴,此次回余姚乃为祭拜祖坟,停留时间不过旬日,为了让学者们有持续讲学的机会,王阳明于嘉靖四年鼓励余姚的弟子们在龙泉寺的中天阁内聚讲(龙山会),定每月初八、廿三为会期。[95]这和安福的惜阴会一样(1526年组成),是以当地士人为主的阳明讲会。从王阳明与钱德洪、王畿的书信可知,中天阁的讲会在嘉靖七年(1528)仍持续存在,[96]钱德洪于嘉靖十四年(1535)回籍丁忧时,又修复此会。[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