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犹如登山,我以为只有那些不畏艰难险阻,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登上峰顶,才能领略这创造性成果的来之不易。在历史研究领域,探索艰辛,创新更难。但志在攀登历史科学高峰的当代中国史家,不能以其难而畏步不前,而放弃了自己的追求,而忘却了自己的使命。
这是八年前,读朱政惠教授大作《史之心旅》后我在一篇文章中写下的一段话。的确是这样,政惠兄就是这样一个在历史科学领域中,沿着陡峭悬崖,不畏艰险的“登山运动员”,从他早年的博士学位论文《吕振羽和他的历史学研究》到这部新著的问世,艰难跋涉,志在攀登,一步一个脚印。
探索之路艰辛。政惠的新作,为这种探索留下了新的足印。且看这里所辑集的文章,或理论阐发,或个案分析,或研究综论,或史家掠影,或学术考察,一言以蔽之,其字里行间,不时迸发出来的就是两个字:探索,一种艰辛的探索,一种永无止境的探索。
中国新时期以来,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学术上的探索与争鸣,改革开放的春风又极大地催发了学术研究的深入与新的研究领域的开发。政惠的海外中国学研究正是从一个侧面映衬着社会深刻的变革,显现出学术革新的时代印记。
还是在八年前,记得在1996年的初春时节,我应邀参加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的成立会议,作为中心主任,政惠在会上的讲话,我至今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谦中透着自信,困难中充满信心。不管怎样,他又开始了一次新的“史之心旅”,一次新的探索。
披览全书,发觉政惠对海外中国学的探索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书中首辑“从接受研究和比较研究说起”诸文,可见其踪迹。作者从“接受史学”、“比较史学”的研究出发,提出了“从接受角度研究史学”,并对“比较史学”与“比较历史”概念正名,在当时颇具创新意义,引起了学界热烈的回应。不仅如此,他由此而产生联想,其思想触角很快地延伸到了他所要探索的下一个目标:海外中国学。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持之以恒,集多年之辛劳,终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