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西方发现陈寅恪:中国近代人文学的东方学与西学背景

第九章 美学与启蒙:赫尔德在近代中国

字体:16+-

导言

作为德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巨人之一,赫尔德无论在欧美还是在亚洲地区长期都是一个不太为人熟知的名字[1]。可能主要原因在于他不幸生活在一个群星璀璨的年代,他的老师哲学家康德与同学诗人歌德乃是两个令德国文化特别是哲学和文学享誉世界的名字;而在许多学者眼中赫尔德首先是诗人,其次是哲学家,但哲学上的成就远不如康德,在诗歌创作上则不如歌德。康德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被翻译成汉语的作品也不少,甚至中文版《康德著作全集》也正在陆续出版。而歌德与中国、被中国接受的历史已经有学者专门以专书形式有所探讨[2],被翻译成中文的著作比比皆是,且同一本著作的译本有时甚至有若干种。反观赫尔德,他逝世之后由德国学者编辑出版的长达三十三卷的作品中直到20世纪末期才有第一篇完整的作品被译成汉语出版,即《论语言的起源》[3]。赫尔德真正为中国学界广泛了解始自20世纪80年代开放国门之后,而涉及赫尔德的中文著作大量出现是在90年代[4]。其实,赫尔德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早在距今一百多年前,先知先觉的中国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位德国思想家,其后周作人对他的文学思想有十分准确而精彩的介绍和评论。后来赫尔德的文学、美学、哲学以及史学思想亦在不同的场合被介绍到中国[5]。

本章将挖掘20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学者对赫尔德的介绍和评价,并分析其语境,以探求赫尔德进入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途径和意义。本章试图提供一个例子来说明赫尔德虽然远没有康德和歌德那样知名,但他对中国学术影响之广阔和深远,则是前两者所不及。康德对于中国学术的影响多半还是在哲学领域,而歌德的影响则主要在文学方面。赫尔德不同,他在中国民俗学、人类学、美学、哲学、历史学等诸多方面都留下印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研究赫尔德与近代中国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近代学术的西学背景及其与世界学术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