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西方发现陈寅恪:中国近代人文学的东方学与西学背景

第一节 民俗学与民族文学

字体:16+-

我们首先应该注意到周作人使用的很多民俗学名词均给出了其西文原语,而这些西文原语很多是德文,从这一现象可知周作人的民俗学知识和德国文化的影响分不开。事实上,民国初年的周作人经过在日本学习的阶段,对德国文化和学术已经有所了解。如果从词汇来看,他使用的很多术语均提供外文原文,而这些原文显然是德语,比如童话(M?rchen)、儿童学(Paidologie)以及人类学(Anthropologie)[5]。又比如他在1919年发表的《祖先崇拜》一文中提到生物学,使用的原文Biologie 一词也是德语[6]。他也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了德语文学,如他对歌德的了解来自日本学者森鸥外(1860—1922)。他在1922年7月24日发表的纪念文《森鸥外博士》中列举了森鸥外翻译介绍欧洲文学的功绩,提到森鸥外翻译了歌德的《浮斯忒》,以及介绍歌德生平的《哥德传》和介绍歌德名作的《浮斯忒考》[7]。森鸥外原本学医学,爱好文学,1884—1888年曾留学莱比锡、德累斯顿、慕尼黑等地,对德国文化及文学颇为留心,也是介绍德国美学特别是哈特曼的美学思想到日本的重要人物[8]。大概周作人也读过他的德语作品翻译。森鸥外可能影响到了日本著名民俗学者柳田国男(1875—1962)。后者1890年在东京结识森鸥外。柳田是日本民俗学的奠基者[9],而博闻强识的周作人也的确读过他的著作,如《退读书历》[10]、《远野物语》等。

周作人在1931年11月17日专门撰写《远野物语》一文,指出该文指示了民俗学的丰富趣味,柳田虽然不使用民俗学这一称呼,但他和高木敏雄编辑发行的《乡土研究》一刊促成了民俗学在日本的发达[11]。周作人在1943年7月5日撰写的《我的杂学》一文中对日本民俗学的兴起略有评说:“《乡土研究》刊行的初期,如南方熊楠那些论文,古今内外的引证,本是旧民俗学的一路,柳田国男氏的主张逐渐确立,成为国民生活之史的研究,名称亦归结于民间传承。”[12]周作人倡导民俗的研究,固然跟柳田对他的影响不能分开,但柳田或许受森鸥外影响,而森氏又从德国吸收了一定的思想资源。所以这其中有从德国到森鸥外、从森鸥外到柳田、再到周作人的学术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