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西方发现陈寅恪:中国近代人文学的东方学与西学背景

第二节 哈佛园中多英杰

字体:16+-

寅恪先生在哈佛时,读书甚多,按照吴宓《空轩诗话》中的说法,“在美国哈佛大学得识陈寅恪。当时即惊其博学,而服其卓识,驰书国内诸友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而寅恪回国后,很快声誉鹊起,主要因为他是当时罕见的掌握多种西域语言文字的中国学者。不过,寅恪在哈佛时却并非校内明星。这里并非想将他和其他同学进行简单比较高下,而是从横向角度来看同时代哈佛中国学生在哈佛的生存状况,其实有一部分中国学生在哈佛众多外国留学生中表现相当突出。

当时在哈佛读书的中国学生不算多,只有数十人。根据1919年3月7日出版的哈佛校报,当时哈佛学院录取的外国本科学生仅二十人,中国学生最多,一共九人,加拿大有六人,其他日本、巴西、玻利维亚、法国、埃及各一人而已。根据1919年《哈佛大学名录》,参加中国同学会的人数是四十六人,大多是研究生,有些可能是旅美华侨。而根据1920年2月12日出版的《哈佛校友通讯》,当时全美大约有六千六百位外国留学生,主要来自日本、中国、拉美。其中哈佛约有两百名外国留学生,中国学生最多,共五十三人,其次是日本学生,三十八人。但日本同学会更为活跃,经常邀请部分中国同学去布鲁克斯学生宿舍(Brooks House)参加每月一次的喝茶活动。当时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日本占据了原属德国的青岛租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哈佛校报上也出现中国留学生的投书,抗议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58]。考虑到这一国际背景,日本留学生似乎比较小心处理两国留学生之间的关系,避免激怒中国留学生,试图息事宁人,安抚中国留学生。哈佛校内对这些人数日益增多的外国留学生也较以前重视。1919年5月1日校报报道校学生会将首次接纳一至两名留学生代表。1919年10月时哈佛曾举行面向全校外国留学生的招待会,当时有75人参加[59]。我们尚不清楚寅恪、吴宓、汤用彤等人是否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