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为了更好地保障群体中个体的自由。规则不是先在的硬性要求,而是顺应群体的需求,在情境里诞生,更是协商和民主的产物。
和善而坚定地执行,处罚与赏识同在。
这些年来,因为辗转求学的缘故,我和国内国外的同龄人交往较多,越来越发现中国的孩子与国外的孩子相比,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举止散漫,言行随意,说话不注意场合,尤其是在团队活动中,缺乏合作精神。一看就知道,平时缺乏规则的训练。
一个在题库训练中长大的孩子,哪里有时间去学习得体地与人交往?一个在应试体系里拼杀出来的人,怎么会有心思去理解他人?
这不是为自己找托词,因为这也不能全怪我们。就像几米的图画书《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所说的那样,我们身上存留的这些坏习惯,都是从大人那里沿袭过来的。
不是我们不守规则,不是我们言行失范,我只是希望借此让大家好好回想一下:在你们大人的眼中,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我更想问问老师们:
在你的职业追求中,你会在意什么?
是流动红旗、考试分数?
还是个体生命的真实生长?
在你的心里记挂的是什么?
是做领导眼中的好员工,
还是家长孩子心目中的好朋友、好老师?
我还想问你:
你们常说“一切为了孩子”,那成堆的作业苛刻而生硬的规则造成的对童年的伤害也算在内吗?
“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一切怎么就变成了没休止的应试了呢?那句笑话怎么说来着?“上学就上学呗,还要考试,人与人之间咋就这么没有信任呢?”
“为了一切的孩子”—在你埋头改作业批试卷的匆匆里,你能关注到几个孩子?在你整齐划一的规则统治中,你只看到一个孩子,一个听话的、乖巧的、能领会老师意图、善答题、成绩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