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感知前庭平衡主要靠内耳里的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小脑中的古小脑部分掌管着个体的机体平衡。儿童的前庭平衡觉是先天在母体内初步形成的,出生后的被抱、被摇晃和自己翻身、抬头、爬行、走动等使前庭平衡觉得到进一步加强与巩固,为个体的视、知觉中的空间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
胎儿在母体内是悬浮在羊水中的,母亲的运动会导致胎儿的臀部等部位接触到胎盘的内壁,从而使胎儿产生一种不舒服感。胎儿感受到姿势发生变化后,会本能地设法调节自己的身体,以使自己保持悬浮状态。胎儿的这种运动是其前庭平衡觉、触觉学习的基础。
母亲怀孕期间运动不足、保胎、胎儿胎位不正、羊水过多等,都会导致胎儿前庭平衡机能发育迟缓。
(1)胎位不正。胎位不正的胎儿本来其前庭平衡就没有正确定位,空间、方位等处于混沌或错觉之中,是典型的先天不足。
(2)母亲孕期运动不足。保胎的母亲往往由于害怕运动后产生激烈反应导致流产,因此常常拒绝运动,胎儿在母体内所得到的刺激相对有限,导致胎儿前庭平衡系统和触觉系统先天不足,感觉运动统合失调表现明显。
(3)羊水过多。羊水过多的母亲,尽管自己运动较多,但由于胎儿在更多的羊水保护中,很难有机会接触胎盘内壁,导致胎儿失去诸多必要的触觉和前庭平衡觉学习机会,诱发感觉运动统合失调。
(4)儿童早期运动不足。儿童早期活动不足、爬行不够也会导致前庭平衡失调。儿童从仰卧向俯卧过渡的过程,是练习颈部肌肉的过程。儿童在抬头的过程中,视野由过去的仰视到俯视完全发生了改变,有的甚至旋转了180度,这对形成和发展儿童的空间知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视野的改变刺激儿童探索新奇世界的欲望,儿童不断地抬头促使颈部肌肉不断地发展,而颈部肌肉的发展又是个体保持头部平衡的前提,头部的平衡又是个体前庭平衡觉发展的前提。儿童抬头机会越多,前庭平衡觉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空间知觉就会发展得越好。儿童在学会坐、立、爬行的过程中,前庭平衡觉和空间知觉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感觉(视觉和前庭平衡觉)与运动之间实现了最充分的统合。实践证明,翻身、抬头越好,爬得越多、越好的儿童,在后天的学业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越小;反之,没有爬过的儿童,后天学业困难会越多——前庭平衡问题导致感觉运动统合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