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应邀到湖南省一所排名前列的中学做初一新生家长讲座,讲完后当即就有一位父亲上台找我交流,他倾诉了一个让他痛苦不堪的事实:当他试图教育12岁的儿子时,儿子一句话就让他哑口无言——我以前需要你的时候你去哪里了?现在你有什么资格来管我?
问起缘由,他承认儿子说的都是事实,他常年在外奔波忙于生意,回家时间本就不多,偶尔有空在家也无心好好陪孩子,12年来儿子基本上是妈妈一手带大的。到了青春期,他突然发现儿子身上毛病一堆,加上中学的学习任务也重了,便想着要从此严加管教让其“改邪归正”,不料儿子根本不理他这茬,好说歹说均油盐不进。
对于这样的咨询,我通常只有一句简单的忠告:先把孩子所谓的问题和毛病放一边,用足够的爱心与耐心,去改善和修复亲子关系,这才是关键。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经常讲“亲子关系”,请注意开头的“亲”字,亲是什么?很多人理解为亲人的亲,觉得只要自己和孩子有血缘关系,自然就是亲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亲,是亲热的亲、亲密的亲。孩子凭什么和你亲热、亲密?不是因为血缘,是因为情感。情感怎么来?要靠高品质的陪伴和教养,靠多年的精心付出与投入。这种稳定而又坚固的亲情关系,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所谓“生母不及养母大”,就是这个道理。
幼年时期的陪伴和养育,让孩子建立对父母的安全与依恋。童年时期的陪伴和教育,则会让孩子建立对父母的信任与尊重。有了这两个前提,孩子才会发自内心地对父母心服口服,父母的话,孩子才会愿意听、喜欢听,最终才有可能接纳和听从父母的教育。就算亲子间偶尔会有摩擦、冲突甚至争吵,但爱与亲情是永远不会淡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