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培养习惯。
例如,日本人的孩子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吃饭的时候,很少有孩子坐着等着吃饭。就连5岁的小女孩也知道要搬凳子。一个6岁的小孩在打饭,因为每个班的饭到一个大的餐厅去领,他居然挎着饭筐,迈着歪斜的步子。还有一个8岁的孩子主动给大家盛饭,哪怕他盛饭有半勺倒进你的碗里,另半勺倒在地上,但是没人责备他。日本妇女无论是中年妇女还是老年妇女,吃完饭,就跪在地上擦地板,没有一个人闲着。这确实是一个好的习惯。孩子通过动手,体验到劳动的快乐,而且还很高兴:我不是一个不劳而获的人,我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实际上,孩子并不是坐着等吃才快乐,孩子天生就有一种参与欲望。家里有小孩子,你洗衣服,他凑过来了,“我来洗,我来洗”。你做饭,孩子也来了兴趣,“我来,我来”……但是我们的父母经常说:“去,写作业去。”这样,大人把小孩难能可贵的参与意识的萌芽给扼杀了。所以,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习惯于参与体验,体验到劳动、照顾他人的快乐。
中国父母与日本父母有一个差别,这种差别首先反映在父母和孩子谈话上。第一,中国的父母跟孩子交谈的时间太少。第二,谈话的内容差别很大,中国的父母与孩子谈的最多的是学习问题,日本的父母跟孩子谈的多是生活问题,礼貌问题,对别人尊重的问题。
我曾写过一本关于中日儿童教育比较的书,书名是《两种爱心,两种命运》,是跟在日本生活的一个中国学者合写的。书里有这么一个例子:在日本有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一下子溅起了水花,把别人的东西打湿了,把别人的车子撞了,菜撒了。被撞的人竟然这样想,这个人一定有很着急的事情,于是当撞人者道了歉,被撞的人说没关系,然后走了。孩子从中便体会到别人给自己添麻烦,就要理解对方;同时不给别人添麻烦。结果,孩子慢慢形成了一个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