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

第一章 综述

字体:16+-

一、自闭症概述

(一)自闭症的定义及核心症状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组起源于儿童早期,以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碍。

2013年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5,前四版使用罗马数字标示,第五版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标示),修订了自闭症的定义,以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作为统一诊断,而不再细分典型自闭症(Autism Disorder)、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s Disorder)、无其他定义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Not Otherwise Specified,PDD-NOS)等类别,并强调了两大主要临床表现:(1)持久性的社会交流/交往障碍(包括社会互动和情绪互动困难,维持关系严重困难和非言语交流困难)。(2)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的行为方式(包括对惯常模式等非常固执,拒绝变化;重复的言语或行动,强烈特定的兴趣,整合感官知觉信息存在困难或寻找感官刺激或避免感官刺激)。另外,被诊断为ASD的个体必须是在儿童早期表现出症状,且所有症状一起限制和损害了儿童的日常功能[1]。

(二)自闭症的研究与发展

1.国外自闭症研究与发展历程

1943年,美国霍布金斯医院的儿童精神病医生肯纳(Leo Kanner)通过对十一名儿童的临床观察,发表了题为《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的论文[2]。这是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儿童自闭症案例的正式报告。肯纳的研究对后来的研究者影响很大,其论文至今仍被广泛地引用和借鉴。

1944年,奥地利的儿科医生阿斯伯格(Hans Asperger)报道了阿斯伯格综合征,当时它称为孤独性精神病。

1970年后,“冰箱母亲”(The Refrigerator Mother Theory)病因假说被彻底推翻,相关研究陆续证明,自闭症并非心理疾病,不是由于“家长的冷漠”造成,而是与生俱来的发育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