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

三、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字体:16+-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适应社会主义现建设,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同时针对现有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

(一)素质教育提出的历史背景

素质教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它的提出有两种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一是为了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负面影响,二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

1.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负面影响

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在历史传统上,不论是富贵达人,还是庶民百姓,只要有条件就会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孩子求学。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生产力的解放、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民群众求学的积极性尤为高涨。人民群众总希望自己的孩子中学毕业以后能够升入高等学校,但是高等学校的学额有限。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而且越演越烈。当时教育界曾经对“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进行过批判。说这一段历史,为的是说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早已有之。

“**”十年我国教育遭受毁灭性的破坏。“**”以后,随着国家对知识、对人才的重视,我国教育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青年求学的热情更加高涨。1977年恢复高考,当年招生27.3万人,但报考的青年达570万人。当然,这是由于积聚了十年未能得到上学机会的青年同时爆发出来了求学热情。但是随后几年,一直存在着升学的激烈竞争。尽管20世纪80年代初高中经过调整毕业生大幅度减少,高等学校招生逐步扩大,但是高中毕业生能够考上高等学校的比例仍然很低。因此造成中小学的激烈竞争,有些学校不顾学生的健康,轻视道德教育,加班加点,应付考试;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压题猜题,忘记培养学生成才的教育本质。1981年《中国青年报》第22期发表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文章《我呼吁》,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中学生在高考重压下负担过重的问题,批判了当时中学和一部分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他称这种现象有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