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

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

字体:16+-

序言[1]

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经过一年零九个月的广泛讨论现在正式公布了。这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关系到今后十年我国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切实贯彻落实。

(一)为什么要制定《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规划纲要》在开篇序言中就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经”。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延续、文化传承的根本途径。一个民族只有依靠教育才能世代相传,失去了教育,这个民族也就不复存在。世界有四大文明,唯独中华文化没有中断,绵延至今,就是通过教育传承文化,教育对于凝聚民族起到了不可抹灭的作用。综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强。到清朝中下期国家的衰落除了因为政治的腐败以外,就是教育的僵化,科举八股束缚了人们的头脑,抑制了人的创造能力。今天我们要实现民族振兴,必先兴办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2]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温家宝总理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文中也讲到,“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他说,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许多困难,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公平正义,同样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各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