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电子书角度
陈桄等人提出,电子教材是一类遵循学生阅读规律、利于组织学习活动、符合课程目标要求、按图书风格编排的电子书或电子读物。它要遵循学生阅读规律要求,内容呈现、软件功能和阅读终端操作符合学生阅读习惯;利于组织学习活动要求,提供课后习题、作业和随文笔记等功能以支持教学活动;符合课程目标要求,满足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编写规范等要求;按图书风格编排要求,在结构编排上接近传统书籍风格。而且电子教材对载体的标准有明确定义,如文档格式、硬件设备、内容分发、服务环境。[59]王俊宏认为,电子教材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包含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形式;以大容量存储空间的数字化电子设备为载体;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换方式,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原创性、完整性的新型书籍形态。[60]
(二)从改善学习角度
项国雄认为,电子教材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开发的、超越时空的多媒体教材,具有字、音、形、色、义等的合成性、动态性及可再生性等特点,其目的在于构建一种网络化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实施教与学的活动。[61]
孙众等人提出了智能电子教材(数字教材)的概念,并对电子教材的关键要素进行定位。他们认为,下一代电子教材需要强化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活动、人际网络以及生成个性化教材等方面,以实现数字学习环境下的群智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因此提出了“智能电子教材”的概念:以传统教材的内容体系作为学习内容的主要脉络,以图书编排形式为基本页面的主要布局形式,集成数字化资源、学习工具,以及学习社群,成为学习者实现群智学习和个性学习的数字学习空间入口。它能够实现集体学习情境下的内容共享与学习过程共享,还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从结构上看,智能电子教材包括内容层、交流层、生成层三个层次。具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