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纸质教材到电子教材:教材数字化变革研究

二、教育观、人才观与教材观

字体:16+-

基于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人们会对教育本身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材形成不同的看法,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观”“人才观”“教材观”。教材作为支持教育实施,服务人才培养的资源,教材观自然直接受到教育观、人才观的左右,在从属关系上服从于这两者。因此,教材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功能和属性随着教育理念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随着教育观、人才观、教材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教育是人类社会传承经验和认识的一种特有的社会活动,伴随人类发展的始终,为文明的持续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的直接目的是育人,在当今世界各国由国家兴办基础教育的背景下,育人的目的一方面为了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为了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在漫长的发展时期,教育似乎从来就不曾摆脱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甚至因为一些特殊的历史事件,教育政策会进行非常大的调整。以美国为例,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六次教育改革浪潮。其中第一次“新课程”运动的起因是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美国公众把焦虑的目光投向公立学校教育,认为美国宇航技术落后是学校教育质量下降所致,进而认为这是“进步主义”教育偏废基础性、系统性,降低学术标准所造成的恶果。美国政府很快就将国防建设与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于第二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确立了以培养高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新体系。后续的教育改革也与之相似,因为受到公平、经济、就业等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再把目光转回我国。1957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以后,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对教育目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