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学习理论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活动学习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人类活动的过程,是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社会群体与自然环境之间所从事的双向交互的过程,是人类个体和群体的实践过程与结果。人的意识与活动是辩证的统一体,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发展与人的外部活动是辩证统一的。
图2-41 关系图
活动学习理论分析的基本单位是活动。活动系统包含三个核心成分(主体、客体和共同体)和三个次要成分(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次要成分又构成了核心成分之间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41所示。
(1)主体(Subject),指活动的个人或小组。在教学中主体即为学生。活动理论对主体的分析在教学中也就是学习者分析。只有了解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情感、技能水平等特征,才能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活动等。
(2)客体(Object),指系统生产出来的制品(物质上的、精神上的、符号上的),这也是所有活动的导向,即目标。在教学中客体即教学目标或学习目的,是主体通过一定的活动受到影响改变的东西。客体的分析与设计方向根据主体的情况而异,但同时又要达到一定的要求,所以客体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分析与准确定位,也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
(3)共同体(Community),指共同活动的人群,在教学中指学生和教师一起构成的学习共同体,也包括与学习者共同完成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共同体在整个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时为引导,有时为参与。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共同体不断影响主体,为主体提供所需的资源或帮助。
(4)工具(Tools),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活动者(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手段。活动学习理论中的工具在教学中可以理解为教学环境,包含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硬件与软件。活动学习理论认为,人类活动是离不开工具的,学习也一样。笔墨纸砚是古代学习的必备工具,教材、计算机等是现代学习需要的硬件。而和谐的同学关系、愉悦的心情、良好的网络学习工具等都是软环境,也指向学习的主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