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正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走向。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互联网与教育的碰撞愈加激烈。“互联网+”不是算术运算,简单地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与教育加在一起,而是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的共融互通,从而支撑教育和教学的变革,服务学生的发展,促进常规教育教学的改变和超越。
拓展阅读
教育的本质及公理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类具备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基本素质”。基于“教育的本质”可以拆解出教育的目标:
(1)使人类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包括常识、表达、逻辑、交际、鉴赏等。
(2)培养人类参与社会生产的基本素质,即专业技能,如设计、编程、烹饪、制造、管理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人参与的生产活动逐渐减少,参与时间也越来越短,教育将更关注并主要作用于促进人能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而不仅仅是能从事生产活动,因此教育的作用更体现在“提升人的境界”上。
与教育本质配套的两条教育公理是:教育是终身的;人类有免于愚昧的自由,人人都要且能免费获得必要的基础教育。
无论在什么时代,教育中技术的应用和融合都需要服务于教育的本质,并依据教育的公理来作用,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也是如此。“互联网+”教育要从使人们具备知识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和从事生产工作的基本素质出发,为人们提供优质、开放、公平、均衡和可行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形式。在这样的前提下,“互联网+”教育可以理解为利用互联网及其中资源,利用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在人才培养中协同整合,注重人的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方式和方法等。“互联网+”呈现出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互通等特点。对教育而言,“互联网+”并不是简单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而是将教育教学的形式、过程和环节都仔细分解出来,然后以互联网为中心,整合学校、企业、社会各界的资源和技术,创建新的教育机会,重新组建教育体系,建立新的教育结构和教学体系,形成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所以,“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就是在互联网的带动下,教育教学的融合、变革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