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知不足与努力的方向
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很难创建一流大学,这是历史所揭示的一条重要结论。正在创建一流大学和热情关心创建一流大学的我国人士,充分认识这条重要结论,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我国的特殊国情给我们高等教育界带来了一个特殊的不足,即轻视高等教育理论和办学理念的指导作用。
第一,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我国都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小农经济思想的特点是崇尚经验,轻视科学。这种思想在我国可谓是根深蒂固,影响到各个领域。
第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偌大的中国,是按一个模式办学,正如人们所说:“谁都可以当校长,但谁也当不好校长。”因为大家都得按同一个“红头文件”办事。当然,也就排除了对高等教育理论和办学理念的研究。
第三,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起步很晚,至今才100多年的历史。而她又是诞生在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形成之时,清末民初是学习日本,后来是仿效欧洲和美国的模式。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政策,全盘照搬苏联的模式。后来,“左”的思潮逐渐抬头,最后酿成“十年灾害”。我国这种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宏观大背景,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先天不足,留给我们很大的一个后遗症是:有意或无意地轻视甚至否定高等教育理论和办学理念的指导作用。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现代大学,职能更多样,内外关系更复杂,发展的速率更快,研究的难度更大,仅靠少数人的研究是不够的,必须借助外脑,需要很好的调动学校内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囊团作用。美国那些著名大学,都有专门的研究学校发展的机构。对关系重大的发展战略研究,还组成专门的研究班子,专题进行研究。例如哈佛大学19世纪40年代关于“自由教育”的研究,19世纪70年代关于“创新核心课程”的研究;麻省理工学院20世纪40年代关于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关于工程教育的研究,都是由专门班子历经数年而最后才做出科学的分析,提出先进的办学理念的。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这都是时代发展使然。[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