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一个“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的独立的有机体”。
——Hart.J.M
大学的存在时间超过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思想,因为它们满足了人们的永恒需要。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大学更经受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的时间历程的考验。
——洛韦尔(哈佛大学前校长)
本节重点考察大学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如何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学的历史悠久,有近千年的发展历程,考察大学的发展是高等教育史研究的核心内容。本节主要聚焦大学功能的三次变迁,分为传统大学、现代大学和当代大学三个阶段。
一、功能单一的传统大学
一般认为,大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11世纪末或12世纪初期)。那时,由于工商业发达,城市兴起,市民阶级迫切要求提高文化水平,掌握科学知识。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需要,产生了一种集体探索高深学问的机构,这就是中世纪的大学。“在西方,大学一词源于拉丁语universitas,本义为社会、团体,后引申为‘为学习和研究某种学问而自愿结合起来的师生共同体’”。[1]
西欧第一所大学是11世纪末产生于意大利的工商业城市波伦亚的波伦亚大学。1150年,巴黎大学形成,后来巴黎大学中的英国学生返回祖国,组成了牛津大学(1168年)。1209年,从牛津分出一部分学生设立剑桥大学。12世纪后意大利又成立萨拉尔诺大学,西班牙创立萨拉曼加大学,德国设立海德堡大学,奥地利开办维也纳大学,法国成立了奥尔良大学等。14世纪末,欧洲已有47所大学,15世纪末达60多所,大学已遍布欧洲各地。
中世纪大学的形成,基本上经由两条途径:一条是由主教学校脱胎而成,这些学校往往有久负盛名的学者任教师,各地青年慕名而来,逐步发展为大学。这种大学由教师掌管校务,称为“先生大学”。如法国的巴黎大学,欧洲北部的英格兰、苏格兰、瑞典、丹麦等地的大学,大多属于这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