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是什么?阳光是指温暖我们身心的,能带给人正能量的那种存在。它可以是自然界的太阳带给我们的光亮和照耀;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心灵上的那种使人自信、向上的能源和力量。我们这里所讲的主要是指基于前者的比喻义而延伸出来的后者。再具体一点让它落地,其所对应的实在物就是我想说的读书。读书是阳光吗?当然。读书是人类所能获取的最重要的精神能源,是心灵的阳光。按照巴尔扎克的说法,它是人生最美的主旨。书中的知识,给了我们摆脱愚昧的光明,照亮了人类进化之路;书中的力量,给了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伟力,开辟了发展之路;书中的思想,给了人类精神的照耀,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书中的智慧,给了人类心智的启明,使人类的认知更加聪睿,实践更为有效;书中“高大上”的人物,温暖、感动着我们,使我们有了方向和标杆。
需要追问的是,我们有自己的“阳光”吗?有点,但还很不够。人类演化至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加明了和知晓教育的重要,更加懂得读书和人的生存境况、发展前景休戚相关。总体认知的向好趋势,并不能代表个体读书状况的改善。相反,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的驱动下,人们日益远离读书。著名作家、全国政协委员赵丽宏指出:“我们的国民年平均读书的数量,只有欧美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阅读如今在很多人心目中不是一件要紧的事,因为读书和游戏享乐、赚钱升官没有关系,何必浪费时间?”这就是当下人们的价值观。读书在这一价值排序中根本没有地位,能叨陪末座就算不错的了。而一个如此轻慢和疏远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日益富裕,但精神富裕的进程倘若不能同步跟进,失去了精神阳光的照耀,物质富裕的光环就会黯然失色,而且难有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