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让力量植入心灵

读书:为了突破经验的局限

字体:16+-

经验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最基本的方式。人类的经验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指亲身参与变革现实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它是个体通过直接的经历和体验形成的隐性知识。我们通常所说的经验指的就是这种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即通过读书从书本或他人那里获取的知识。直接经验是间接经验的源泉。诚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任何知识(间接经验)不可能凭空产生,而是源于直接经验的感悟、总结、提炼、概括。脱离直接经验,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直接经验是人们学习间接经验(知识)的基础。人对事物、知识的认知、掌握依赖于理解,依赖于认知前见(经验)的感性支撑,它是当下的学习任务与人的先在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直接经验的“内存”铺垫,我们甚至连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我们的学习就会失去基础和根基,就会成为“空对空”的“无根”的学习。

直接经验固然重要,但也有其局限性。这种局限来自主体的人和经验本身两个方面。从主体的人来看,人不能事事都直接经历。人的存在受时空、条件、职业及能力的局囿,其经验的外延、感知的范围、经历的事物总是有限的,而且没有必要更不可能事事都去尝试、亲为。从经验本身来看,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柏拉图曾经说过:“经验使人失去的东西往往超过给人带来的东西。”何出此言?第一,经验是具体的、有限的。复旦大学王健教授指出:“个人的经验永远只能是具体的,而一切具体的都是有限的。经验无法达到完全归纳,一切有限的经验归纳在无限的事实面前的比值永远趋向于零。”经验永远是跛脚的。第二,经验是感性的。经验处在“知其然”的层面,却不能“知其所以然”,更缺乏对“所以然”进行再审思、再凝练的哲学概括。第三,经验是底层的。它是做法层面、实践层面、基础层面的东西,如果不加以提升,就无法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第四,经验是守成性。正如柯勒律治所指出的:“经验好比航船上的尾灯,只能照亮已经驶过的水域。”它是“向后看”的东西,具有固化、保守的特点。第五,经验是个性化的。它是个体体验的积淀和固化,通过经验实现的对世界的把握仅仅停留在个体认识的表面的、感性的、浅在的价值分析上,无法超越“共同经验”而深入事物的本质层面,因而呈现出认识的狭隘性特点,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第六,经验是同质化的。经验+经验=经验。为什么?因为它是同质化的平行集成,是物理式的积累,而不是化合式的反应,不具备升华和质变的逻辑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