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须做到“我在书中,书在心中”。
我在书中
“我在书中”,是入书,即真正能读进去,如古人所言“入得进”。换一种“西式”的说法,“我在书中”,即读书时要保持自我的“在场”。“在场”是一种卷入,一种亲临,一种融进和沁入,即倾心投入,与书融为一体。
读书只有“我在书中”,入得进,才能看得真切,悟得透脱,才能了解其精蕴,掌握其精髓,品味其精妙,汲取其精华,读懂、读透、读化。就修身励志来看,读书只有“我在书中”,读进去了,才能明理臻善,淡泊明志,才能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培育自己的高尚人格,养成自己的高尚品位。反之,倘若你入不进去,与书有距离,有隔阂,就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读书效果和境界。
浙江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读书就是‘转世’,转到书的世界里去。读《红楼梦》时,你就转到大观园里去了。”你就必须融入书的情节和意境之中,融入人物的生命沉浮、情感跌宕、爱恨悲喜中,才能读出意蕴和滋味。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认为,读书就是读自己。“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去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不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这种读书把自己摆进去的方法,也是“我在书中”,入得进的一种体现。问题在于,在这样一个喧嚣、扰攘、功利、逐欲的社会,人心日益浮躁,精神日渐贫困,思想日趋浅薄,有多少人读书是沉潜于书香,真正能读进去的?他们读书是“在文字的表面滑行”,浮光掠影、雾中看花,根本不知所读为何物、何意。还有很多人热衷于网络阅读、电子阅读,他们已经没有了书的概念,以为这样“触网”“览屏”就可以替代读书、超越读书。更有甚者,“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他们已经浮躁到读不进文章、书刊的程度。凡此种种,都属于“我在书外”的那种读书,是“飘”着的、虚浮式的,与真正的读书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