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分层次和境界的。根据阅读的对象、方式和效果的不同,读书可以分为读屏、读书和创读三个层次。
低层次的阅读是读屏
比如,现在手机作为网络终端,许多阅读都可以通过手机下载或微信在线阅读等形式实现。这些低层次的阅读者以为自己是在读书,其实他们只是在读信息,而且是碎片化的信息。有人说,读1本书和看10万字是不同的。一本书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深化的体系,而那些零散的文字碎片是没有逻辑链接和思想营养的东西,即便看起来很美,却很难促使人深入思考,帮助人训练和构建完善的思维体系。所以即便你读再多的“不转不是中国人”的文章,也是无效的。这就好比吃瓜子和薯片与吃饭是不一样的。长期碎片化的阅读,会使你沉浸在孤立的知识点、信息点中难以自拔,你的思维就会变得狭隘、弱化,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如作家张抗抗所言:“这些信息很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生命,我们变成了知道得最多而思考得最少的人。”
中层次的阅读是读书
中层次的阅读比电子阅读、手机阅读提升了一大层次,是本真的读书、应然的读书。别小看了这种触媒的改变,它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奇妙的、不一样的。因为每一本纸质书都有其特有的生命气息,它的大小、厚薄、轻重、气味、颜色、光泽、封面、年代、用纸、字形及手感,都与人有一种特殊、精微的关系,甚至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场。而这些大多是封闭在视频里面的电子书永远不可能有的。所以程乃珊说:与网络阅读相比,读书是立体的,可触可感的。林语堂在论及读书的意义时指出:读书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它可以使我们找到精神支撑,追寻生命意义,提高自身修养,寻求灵魂慰藉。最近美国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表示看好纸质阅读。但仅仅读书也有局限。读书只是采摘别人的果实,而不能结出自己的果实;只读书的人脖子上长的是别人的脑袋,心灵中保有的只是别人的思想。这样的读书只是存储、复制、反刍、因袭而已,并不具有超越、创新的核心价值。所以,还要向着更高层次的创造性、超越式阅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