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说:“读书,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古今中外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周国平先生也说过;“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形式保存的,而读书的过程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己有的过程。”据为己有的目的“就是加入到人类精神文明的传统中去,做一个文明人”。教师的阅读似又多了一层培养人才的功利目的。正如高万祥校长所言:“优秀教师一辈子就做两件事:读书和教书。读书是利己的,教书是利人的,而教师这个职业的幸福就在于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但一个少读书或不读书的教师是很难体会到这种职业幸福的,更不必说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尤其是在当前充满**、利益至上、浮躁浅薄的社会背景下,更应该倡导教师多读书,使教师汲取更多的专业成长的正能量、培养人才的真本领,并为学生树立“学为人师”的典范。教师究竟应该怎样阅读呢?
好的阅读是有选择的阅读
2012年刘芳菲主持的《文明之旅·读书之乐》节目有一组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共出版图书37万种,按一年52周,每周读1本计算,这一年出的书就够一人读7115年。”简直是骇人听闻。书籍之多,浩如烟海,读不胜读,“生也有涯”的个体只能取“一瓢饮”。书籍一多,难免有混“珠”之“目”、低劣之作充斥其中。如毫无内涵的浅薄之作,粗制滥造的凡庸之作,复制粘贴的拼凑之作,追名逐利的低劣之作,装腔作势的炒作之作,急功近利的垃圾之作,多了去了。倘若我们不加选择,盲目轻信开卷有益,就会被那些低劣之作俘获,结果只能是败坏阅读“胃口”,浪费学习时间,亵渎学习热情,并直接影响我们的精神品位。所以周国平先生告诫我们:“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又说:“在所有的书中,从最好的书开始读起,一直去读那些最好的书,最后当然就没有时间去读比较差的书了,不过这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