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让力量植入心灵

抵达心灵的远方

字体:16+-

心灵是什么?笛卡儿称其为“无形实体”,洛克的“白板说”人所共知,乔姆斯基则将其比喻为“黑箱”。可以说,对心灵的探索与表征一直是人类不断追问的一个哲学话题。心灵是一个人内在的精神世界。心生于体,灵生于心,合和为一,谓之心灵。心灵是寄寓个体精神生活的内在空间,是个性化的精神领域,是一个人思想、行为、前途、命运的指挥中心,是智慧之府、精神之宅。

心灵的远方是什么?心灵的远方是人们着力追求而欲确立的境界。好比登山,能够获得一种高远的视界,一览众山小;好比观海,能获得一种邈远的境界,视野无极限。心灵的远方所达及的境界,可以是因学问的高深、知识的丰博而获得的思想的远度;可以是因长期地坚守、执着地付出而达到的人格的纯度;可以是因利他惠人、道德修为而达到的精神的高度;可以是因矢志不移、追求探索而达到的研究的深度等。

如何抵达心灵的远方?路径和方法是什么?

读书立言致远

读书是人生最美的主旨,是人类最高雅的生存方式。高万祥校长说,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教师而言,读专业性经典好书,就是最重要的备课。经典是经过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认同的好书。周国平说:“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经典是影响每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最有效的媒介和营养。阅读经典可以提升人的职业素养,影响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可以使人读书致远,占领人类的精神高地,做“精神贵族”。读书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为心灵抵达远方储备精神的能量、致远的行囊。但读书不是为个人饱学炫耀,甚或作为开价的资本,它需要外化立言,经世致用。对于教师而言,读书内化,一为培养人才之需,它是“最重要的备课”;二为研究立言之用。研究是要有“根基”的,立言作文亦需有所准备,这是讲读书的功效。反过来说,教书亦需要研究立言的支撑和援手,才能行之久远。教师如果教而不研,或研而不作,势必沦为“教书匠”,所读之书也只能“胎死腹中”。这样的教师能否把书教好已成问号,更遑论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