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纠正法的特点在于利用处罚的手段纠正坏习惯的同时教会孩子好的行为。它不仅适用于纠正一般的坏习惯,而且对严重的神经性习惯和攻击性、伤害性行为也是很有效果的。
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有的孩子对某件东西具有顽固的偏爱,不停地摆弄他们,直到弄坏为止,如不停地开门关门、玩弄插销等。家长越不让他干,他干得越起劲,而且会不断地转换目标,很让家长头疼。对孩子这样的坏习惯应该怎么办呢?
心理学家内博森发明了过度纠正法来对付孩子的顽固陋习。这一方法的特点在于利用处罚的手段纠正坏习惯的同时教会孩子好的行为。它不仅适用于纠正一般的坏习惯,而且对严重的神经性习惯和攻击性、伤害性行为也是很有效果的。
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在墙上乱画,常常对孩子大声责骂,甚至打一顿,但收效甚微。有效的办法是让孩子把墙擦干净,如果他不会擦,可以手把手教他,监督他擦干净为止,然后告诉他其他可以涂画的地方。假如孩子下次没有记住,又在墙上乱画,可以再一次重复上述过程。
使用这一方法的关键是让孩子尝到自作自受的苦头,要求他按照家长的要求多次重复一个动作,直到他再也不想这样做了为止。一开始纠正时,孩子肯定会反抗、哭闹、大发脾气等。家长不能心软,要坚持到底,必要的时候可以握住孩子的手,强迫他去擦墙,不理会他的反抗或抱怨。在一般情况下,这一方法足以使最调皮的孩子放弃他的坏毛病。
过度纠正法对纠正孩子的某些顽固性习惯也有相当好的效果。例如,冰冰是个5岁的孩子,特别好动,对任何东西都想试一试、摸一摸,尤其是对开关之类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家里的水龙头、电灯开关经常被他弄坏。为了纠正孩子这一坏习惯,冰冰的父母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如果他打开了一个开关,就要求他反复多次检查家里的每一个开关和插头,看看是否关好了。在检查了几遍之后,孩子就开始厌烦了。这时家长仍要求他再检查一遍,因为厕所里的灯可能还亮着呢!又检查了一遍,家长才告诉他今天的任务完成了。这样几天下来,冰冰对开关完全失去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