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革命”发轫于毛泽东对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存在的右倾错误的批判。1955年毛泽东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所作的序言中指出,从1955年的下半年,中国的情况起了根本的变化。中国60%以上的农户,大约有7000多万户,经过半年的时间,就加入了半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而1955年7月,这个数字才有1690万户。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中国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已经不能完全按照原来所想的那个样子去做了,而应当适当地扩大和加快。但是,现在存在的问题,还是右倾保守主义思想在作怪,使许多方面的工作不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发展。现在的问题是经过努力本来可以做到的事情,却有很多人认为做不到。因此,不断地批评那些确实存在的右倾保守思想,就有完全的必要了。[3]
毛泽东的批判给教育部门造成很大的压力,迫使教育事业加速发展。1956年1月,《人民教育》社论号召“为加速发展教育事业和提高教育质量而奋斗”。社论指出,我们当前面临的情况和问题是教育事业大大落后于经济建设事业,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各级教育部门首先是教育部的领导干部存在着严重的保守主义思想,对于革命形势认识不足……强调客观困难多,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依靠群众力量不够。因此提出要按照速度快、费用省、数量多、质量好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4]通过对“右倾保守主义”错误的批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1956年教育事业的超常规发展,据统计,1956年,高等学校数从1955年的194所增至227所,学生数从28.8万增至40.3万,高校招生人数从9万余人,增至18万左右。
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加剧了教育体系内部的紧张和矛盾。正如前文所述,学习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单一的、正规的高等教育体系难以承载高等教育急剧扩张的任务,因此,引起的矛盾和不满就成为必然的结果。教育状况的不理想也引起了学生的不满。据不完全统计,从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的半年内,有几十个城市发生大、中学校学生罢课、请愿事件,共有10000多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