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二、对“文化大革命”前高等教育体制的总结与反思

字体:16+-

随着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展,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现,但它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不相称性也日益显露,并且随着国门的逐步开放和对外交流的加深,[36]这一不相称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一方面,我国的干部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极度匮乏,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干部1800万人,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有320万人,仅占干部总数的17%。这些人又大部分集中在科技、文教、卫生部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受过专业系统训练的干部很少。例如,在财政干部队伍中,受过系统财政专业教育的只有12%左右。在专业人才队伍方面,1978年,我国工业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只占职工总数的3%,经过专业训练的农业技术人员只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0.05%。[37]全国职工人数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不到4%。[38]在科技队伍中,根据1982年对参加中国科协第二次代表大会科学家代表的年龄统计,35岁以上的科学家只有13人,占0.9%,56岁以上的有898人,占59.5%。[39]而同时期的美国,成年职工中,有1300万至少完成四年大学教育,占职工总数的18%,有5200万人高中毕业,占职工总数的74%。以每万人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来看,1979年我国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只有10.5人,而1970年,美国每万人口中大学生为427人,日本为172人,在这方面,我们甚至不如印度等发展中国家。[40]建设现代化,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因此,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就成为迫切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资源有限,高考竞争非常激烈,我国高等学校的升学率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直在4%以下,很多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苦于求学无门。因此,如果现在不去着手改变,不积极设法逐步扩大高等学校招生人数,那么,不仅到1985年专门人才奇缺的情形不会得到多少缓和,甚至到1990年还会感到专门人才严重不足。[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