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现状及政策变迁的历史检视

字体:16+-

(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的现状

国内学者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问题的关注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学术期刊网(CNKI)上,以“高等教育机会”为关键词检索,最早论述有关高等教育机会的文章发表于1992年,[1]事实上,教育机会与社会分层问题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但在我国,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却是一个禁区。[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成员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开始凸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分层问题逐步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近年来,由于社会阶层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化,人们对自身权利的关注以及对社会公平的诉求使这一问题日益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

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城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体现在城乡学生高等教育的升学率方面。赵叶珠对一些综合大学学生家庭背景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占15%,来自地、县级小城市的大学生占41%,来自乡镇的大学生占15%,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占28%。按照城乡人口折算,20世纪80年代城市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乡村的9.6—12.8倍,90年代城市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乡村的5.8倍。[3]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城乡间的巨大差异,还体现在城乡学生对不同层次高等教育机构的选择方面。曾满超对来自城乡的大学生在不同层次高校之间的分布情况作过统计,结果表明,城乡大学生在就读高校的层次上也存在明显差别。另外,根据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城市本科生是农村的281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清华大学在2000年是17.6%,比1990年下降4.1个百分点;北京大学在1999年是16.3%,比1991年下降2.5个百分点;北京师范大学在2002年是22.3%,比1990年下降5.7个百分点。而唐山学院、华北煤炭学院等非重点大学,2002年农村学生的比例高达63.3%,比2001年高出7.9个百分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