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有效性研究:来自一个省的数据

二、关于高等教育投资政策的相关研究

字体:16+-

(一)关于高等教育投资体制与投资政策的研究

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是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两大要素,即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的层次与结构,高等教育经费的筹措、分配与运用方式。[23]对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研究多集中在:描述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历史过程,以及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闵维方(1994)在分析了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高等教育在分级计划拨款、“预算包干,结余留用”、“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对我国未来高等教育经费供求的预测,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分级管理、预算包干的体制,进一步改革高等教育经费分配方式,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制度,提高人、财、物的使用效率,并逐步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24]

丁小浩等(2008)对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30年的成就和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30年间政府高等教育投资责任、拨款模式、成本补偿制度、高校自筹性资金、民办高校投资、高校内部财务管理体制都发生了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高等教育投资在总量、结构、学费、高校债务、其他经费来源渠道方面面临着挑战,给出了要坚持“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调整财政拨款结构,发挥高校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建立和完善鼓励民办高校发展的机制等政策建议。[25]

马书红(2005)对中美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美国在拓展高校筹资渠道方面的经验:拓展政府财政拨款主渠道,运用法律手段调控教育投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完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实现高校“以教养教”;挖掘高校的潜力和优势,建立并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增加销售和服务收入;鼓励社会团体、企业或个人对教育的捐赠;进行债券市场融资,促进高等教育产业化;实行股份制办学,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尝试发行教育彩票,开拓新的融资渠道。[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