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有效性研究:来自一个省的数据

第一章 导论

字体:16+-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到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2979万人,毛入学率提高到24.2%[2],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为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知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重要支撑。但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赶超发达国家的艰巨任务、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巨大需求,高等教育需要在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上有新的、更大的发展。

(一)高等教育政策水平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高等教育政策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调控作用。“由于教育、人才培养在现代社会生活、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教育的复杂性和深刻性的程度又越来越高,政府能不能有效地规划教育的发展、指导教育的改革,极大地取决于教育政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育政策对教育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准确把握,因此也就突现了教育政策和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性。”[3]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如何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定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政策。从一定意义上说,政府的政策水平是一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

(二)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是高等教育政策体系的核心内容

举办高等教育必须具备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相应的教育投入为前提和基础。正如美国教育行政学家罗森庭格所说:“学校的经费如同教育的脊椎。”[4]充裕的经费是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而高等教育的投资政策是影响高等教育经费的关键。高等教育投资政策不仅决定了高等教育经费总量的变化,而且与经费来源的结构、资源配置的方式等密切相关。高等教育投资政策一直被视为高等教育政策体系的核心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经历了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阶段。随着社会经济进入不同时期,国家教育体制包括高等教育投资体制也在发生着变化。高等教育投资由国家统包到少量“自费”试点、“双轨并存”,再到“收费制”确立;由学习费用国家负担到国家、社会、个人按比例分摊;由兴办校办工厂、开展社会服务,到接受捐赠;由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到向金融部门贷款发展等,初步形成了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