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给生命一抹“灵动”的阳光

二、切入:始于教学模式的提炼

字体:16+-

人文学科天性当中对生命个体的精神成长与人文关怀,注定了其对教师知识的传递和学生成绩提高的淡化,而更加注重于发挥师生情感的互动和激发主动探究的精神;而数理学科过于对理性的注重和对科学的推崇,注定了其对师生内心世界的极其条理化的应对,而对于教学方法、教学效率、教学手段技术的极致追求则是其理性逻辑的必然。因此,我在“文理交融”的背景下去思考课堂教学,相对来说更加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不失偏颇的思维方式会让思考更接近教学的本质。

(一)缘起:现状引发的忧思

1996年9月,刚到东风西路小学做老师不久,我就见好多老师拿着前几年的单元练习卷去复印,每个单元至少要做完两三张练习卷后才检测;特别是到了期末,学生几乎天天都要做语数英三科的练习卷,真乃谓“时间加汗水”。我时常听见学生抱怨:“又来了一张试卷,真是不破‘万卷’不罢休啊!”同时,我看见每一个老师的办公桌上也都堆着小山似的作业,老师们都在机械般地重复着阅卷工作。先不去计较这样的题山卷海对于师生时间、精力、身体所带来的伤害,光是这些试卷复印所带来的经济开销都让人觉得不忍。真可谓既不科学,又不环保。这样的做法只见分数不见人,既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缺少对学生生命的敬畏。其背后是功利短视的想法在左右教育,其结果只能是令孩子们的灵气在一张张试卷中被消磨干净,灵性在一次次的考试中被抹杀殆尽。

我把这里的情况在电话中告诉了我在重庆的教学师傅杜一凡老师。师傅说:“靠做卷子提高成绩谁都能做到,但是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多的只能是高分低能的知识奴隶。”师傅的一席话引发了我强烈的思考:“怎么样才能把课堂的单位时间利用得更好,让学生学得有效果,教师教得有效率,从而获得更加突出的教学效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