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是置于人内心的一种属于世界观层次的精神主张和价值追求,它必然根植于自我的人生体验。经历及其所处的环境,影响和铸就着一个人的内心主张和价值追求。而这种主张和追求与理想有联系,也有区别。理念犹如航行中的罗盘,而理想犹如航行中所达到的彼岸。这种内心主张和追求一旦形成,将强烈地支配和指导着一个人的行动,这在教育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经历每个人都有,但在经历的土壤中并不是都能生长出理念。这种差异更多的是源于态度,对待经历的态度,对待教育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态度。所以,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智慧地不间断地从经历中去积淀、吸收成长的养分。灵动教育的提出,于我而言,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在实践、反思、提炼、修正,再实践、再反思、再提炼、再修正的循环往复中渐渐清晰起来。
那是2013年春季,广州大学社科部党总支书记刘树谦教授来到旧部前小学采访感动“广州60年最美女性”时,他突然问我:“你觉得什么是教育?”我不加思索脱口答道:“教育就是影响。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那么,如何影响才是最为深刻的呢?对灵魂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影响,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如果一种教育最终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向真善美的变革,它就不是真正的好教育。只有触动灵魂的教育才是坚守了教育的本真。
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与思考,灵动教育的思考与视阈便超越了聚焦课堂教学和管理方式的局限,而是由此衍生开来,最终上升到教育理念的层面,朝着一种教育思想的宏大叙事执着前行。当然,这里的“灵”主要指“灵魂”“心灵”,“动”主要指“触动”“感动”。因此,灵动教育是指教师在遵循人的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生命,通过灵动的教育教学方式,触动孩子的灵魂或心灵,引导其在追求真善美的自我建构的行动过程中健康而个性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