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给生命一抹“灵动”的阳光

第五章 让孩子在爱的目光中健康成长

字体:16+-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要培养有灵气的学生,课堂教学至关重要。理想的课堂并不是一味灌输,而应该以人为本,立足于师生生命的发展,着重于培养孩子们(道德辨析、道德选择)基于现实、获得观念、看清本质的能力,注重于引导孩子们进行(道德)情感体验、感悟,将(道德)情感认知内化为道德品性,外显为道德行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生活中体验,多层次、多渠道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每个学生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每一个学生都有不断超越自己的潜能,每个学生都可以为成就最好的自己而充满自信地走在自我发展、发展自我的路上。每个学生都可以精心经营自己的学习生涯,在自我探索、成长的过程中寻求到快乐的源泉。

教与学,师与生,主导与主体,呵护与成长,这是教育最为核心的两极。但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牢牢地把握话语权,学生只是被填充的知识容器。师道尊严,牢不可破。学生总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接受标准与评价。诸多的被动之下,其实质是师生关系的异化,是人本精神在教育哲学思维中的缺失。而这种异化与缺失之下,学生群体性的高分低能、思想固化、感情冷漠、缺乏社会责任感便不可逆转。

矫枉必过正,我们总是喜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对于应试教育用分数作为唯一标准对教育和人性的伤害开始清醒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对应试教育的全面反思与清算。在倒脏水的时候,我们又一次看不见盆里面的孩子。应试教育有其诸多的弊端与先天不足,但其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视、对于违纪学生的适当的惩戒等又有其积极的意义。不过,也被和脏水一起倒掉了。结果便是学生们不能批评了,体育课都不敢晒太阳了,必要的劳动体验也没有了。这,不是真正的教育,不是尊重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