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耕耘在教育的原野上:学校管理日记

教师素质与学生的能力

字体:16+-

——听课有感

2014年3月19日

最近听了一些课,其中包括很多骨干教师的课。听骨干教师的课,有一个很大的感触:课堂环节设计流畅,师生情感共鸣强烈,甚至听课人的情感总能被课堂感染,最终达到升华。照理,这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事。但是,这样的课听得多了,我隐约觉得哪里有些不太舒服、不太合理,总之,感觉有哪里不太对劲了。

这样的课堂上,有一个共同的现象:执教教师都非常辛苦,展示的专业素养也很强,往往口若悬河。在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后,总能用非常精彩的语言提炼、总结、归纳,情感到位,且高度到位。给听课老师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那是哪里不对劲了呢?缺了什么呢?我们的每一节课,精彩的不应该是学生吗?现在一堂课下来,听课者脑中怎么没有留下什么关于学生的印象呢?学生的精彩发言、独特思维、创意展示似乎都没有,一切都是关于教师,一切也都在教师的掌控中,“顺理成章”“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一切都那么合情合理。一切又那么不合常理!

根源何在?高素质的老师不是应该培养高素养的学生吗?不是说,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吗?怎么看到的现象反倒是那些课堂上老师话很少,总是信任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发言权放给学生的班级里,学生的表达能力、个性思维等方面优秀得多呢?难不成也应了那句“懒妈妈养出勤快孩子”的老话?那我们的老师也该有意识地、艺术地做个懒老师啊!放手让学生去飞,让学生《自己去吧》(注:语文冀教版一年级课文)!

中国第一篇教学论著《学记》:“其言也,约尔达,微而臧,罕譬而喻。”意思是说,教师的言语,简洁而通达,精微而完美,比喻少而意思明了。当教师更多地让位于学生的时候,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就会觉醒,主体作用也就发挥出来了。学生的精彩才能真正地体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