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龚雄飞与学本教学

二、学本课程观

字体:16+-

课程观是对课程的各种认识和看法的总称,包括对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方面的认识。在不同时代,甚至在同一时代,都存在着不同的甚至是相对立的课程观。从现实上看,课程观的形成与发展,受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制约。从历史视角看,课程观随知识观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进,即有什么样的知识观,就有什么样的课程观。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来源、知识的进化模式、知识的性质与社会功能、知识的种类、知识的获得与传播方式等内容的总看法。从古至今,对于知识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历史视角上看,知识观可分为传统知识观和现代知识观。传统知识观认为知识是独立于认识主体之外的客观实在,如柏拉图认为人的知识是先天固有的,并不需要从实践中获得;笛卡尔主张使用普遍怀疑的方法来清除一切稍有疑窦的东西,把所有可疑的知识排除出去,寻找不证自明无可置疑的基础;培根提出了研究百科全书式知识的理想,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他尤其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价值,是为了给解释自然的科学知识提供工具和帮助。现代知识观则主张知识是个体经验的产物,如培根在反对经院哲学和一切谬误的斗争中建立了自己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认识原则,着重探讨了科学认识的对象、任务、过程和方法等问题;杜威认为知识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是系统化的、相互联系的,是要加以思考、修正和补充的;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同化、顺应的结果。总体而言,现代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对封闭的、稳定的意义系统的客观反映,而是对开放的、复杂多变的现实的解释;知识并非终极真理,是在学习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而来的;知识不再具有绝对的客观性,而是依存于知识掌握者;知识不再单纯是社会历史认识的产物,而是个人经验的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