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龚雄飞与学本教学

一、学本教学建模的基本内容

字体:16+-

学本教学建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始于经过理论思考,进行教与学关系的调整;核心在于建构教学模式,在理论与实践中架设一座桥梁;实施关键在于建构教学标准,规范教学行为,从而逐步实现教学转型。

(一)教学关系调整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课堂中主要体现为教和学的关系,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是优化教师和学生这两大要素的关键。学本教学模式的建立,源于教学关系的深度调整,或者说教学关系的改变是学本教学建模的前提。在学本教育主张下,教与学关系可用“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加以概括。

所谓“以学定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学习准备、个性特点、发展潜能等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我认为,“以学定教”是现代课堂的基本特征,而“以教定学”则是落后的、集权的、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在课堂中的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学”如何来定“教”呢?

首先,“学”决定“教”的先后,所以要“先学后教”。北京教科院资深研究员文喆的解释是:“当学习者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后,尽可能地用阅读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听讲’,在他们阅读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只就他们在阅读中提出的问题去讲解、答疑、讨论、实验、调查、探究……对他们没有提出问题的教学内容,除非其十分重要,且这里的‘没有问题’,只是因为其认识缺陷而呈现的‘假象’以外,教师都应坚决地摒除于教学计划之外,这就是所谓的‘先学后教’模式的基本内涵。”[6]先学后教是对传统的“先教后练”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点。

其次,“学”决定“教”的多少,所以要“多学少教”。成尚荣认为“多学少教”,“主要是或者说更倡导教学时间的分配,学生多学,教师少教,以学生的学习为主”[7]。郭思乐教授曾把教学比喻成一只杯子,杯子的边就是教学的“体”,也就相当于教师的教;杯子盛水的空间就是教学的“用”,也就相当于学生的学。杯子的边薄,装的水才多。郭思乐将这个道理称为“杯子边上的智慧”[8]。许多校长和一线教师以为教师教得多学生就必然学得多,实际的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老师虽然讲得非常辛苦,学生却并没有学习,当老师的“教”没有转化为学生的“学”的时候,一切的“教”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有一个标准,如何评价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不是看这个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他能否通过自己的“少教”调动学生“多学”,能够以“有限的教”唤起学生“无限的学”,这才是真正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