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1讲解的同时,生2用手势动作指课件投影上的条件、问题及情境图中的相关内容。
生3在生1讲解、生2手势指课件例题内容的同时,在黑板上板书算式:95÷8=11(张)……7(人),11+1=12张。
生4在生1、生2、生3展示的同时,观察全班其他组倾听情况,在评价栏内评价记星。
可是生1讲完了很久了,生3板书的算式还没写到一半,全体学生都在焦急地等待着生3板书完毕。
在这个合作展学的过程中,台上学生的表现是:生1的讲解和生2的指点基本同步,生1讲到哪里,生2指到例题相应的地方;可是生3和生1严重不同步,因为语言讲解比动手书写快得多,生1讲解结束后,生2第一个算式还只写了不到一半。台下学生的表现是: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倾听和观察,很多学生一会儿看看学生1,一会儿看看学生2,一会儿看看学生3,还要随时关注评价他们的学生4,学生的目光不停地在四个展学同学动作上切换。这样的展学过程,台上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事情可做,没有被边缘化的学生存在,这是分工展示的优点所在,但同时也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一个学生讲解,一个学生指点,一个学生板书,将本应该是一个学生的行为,分给三个不同的学生去完成,导致三者不同步。结果是,使很多学生不能完整地观察或倾听展学的内容,影响倾听者思维的进程和效果。
像上述“任务分解干扰展学协同”的问题怎么解决?有效的对策是:变“同时性分工展学”为“相继性整合展学”,也就是把同时性的展学任务改变为相继性的思维过程展学。展学分工要以不干扰、不影响完整思维为前提,任务可以分割但思维不能分割。具体到上述展学过程就是把前三个展示学生的展示任务(讲解、指点、板书)整合为一个人的展学过程,这样台上学生的展示动作、语言、板书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展示的思维、动作同步。台下学生观察、倾听也形成一个前后延续的思维整体,观察、倾听与思维协同一致。例如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熊攀执教的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负数的认识”,其中一个合作展学的过程就设计得非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