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十一卷:杂篇

《境界与智慧》序

字体:16+-

上个月刚去世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三句话: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说得多么精辟!奉献是什么?就是一个人的境界;求真和创新怎么能做到?就要有智慧。学校的校长就要有为事业、为孩子奉献一生的思想境界;还必须有教书育人的智慧,能够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为教书育人服务。

我们通常讲,有一名好的校长,就能办好一所学校。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说办好学校还要靠全体教职员工呢,这就是咬文嚼字了。办好学校当然要靠全校的师生员工,不仅如此,还要依靠家长、社会的支持。但是全校师生员工谁来组织?社会力量谁来调动?要靠学校的带头人——校长。事实证明,有什么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就我六十多年教育生涯中所见到的几百所学校可以确信这一点。

现在学界都在倡导校长的职业化,这种主张我并不完全赞同。什么叫校长的职业化,有没有不会教书就能专门做好校长的人?可能有,除非他真是懂得教育,用心钻研教育,有了这样的“境界”和“智慧”的人。我总认为,校长要从教师里面选拔出来,他才懂得教育、教学,懂得教师的疾苦、学生的需求。因此,如果真要提倡校长职业化,首先他是一名职业化的教师,然后当了校长,全心全意为学校谋发展。既有当校长、做奉献的精神,又有组织全校师生员工为发展学校同一愿景而努力的智慧。

校长的智慧从哪里来,是天上掉下来的吗?还是拍拍脑袋想出来的呢?恐怕都不是,只有从学习和实践中来。学习,要向书本学,学理论、学思维方式。这很重要,有了正确的理论和思维方式,才能把事办好。但更重要的是要向实际学,在实践中学,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求真、创新,就能产生智慧。学习,当然也要向先进学校的经验学,但先进学校的经验只能给你以启发,不能复制,不能照搬,还需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来求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