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十二卷:译著

字体:16+-

19.在分析物质概念形成时,我们就已说明了力的概念的形成,因此我们这里只剩下来说明它的定义了,并且除了用著名的天文学家约翰·赫希尔的话,我们无法把它说明得更好些。他在《论天文学》里说:“当我们为了使物质运动起来,或为了抵抗运动和抵消一种力而使用力的时候,我们对用力的直接意识使我们得到力或原因的内在的信念,由于它属于物质世界并使我们相信。在所有我们发现物体由静态变为动态的地方,或者物体从笔直的道路旁逸斜出,或者运动的加速或延缓的地方,到处都是类似我们出自某处的用力的结果,虽然它不带有我们的意识。”[25]

20.把我们自己的用力的念头变为决定于我们用力的外在世界现象是能够很自然地实现的。为了克服物质惯性以使它运动起来而使用自己的力,人们感到这个惯性的抵抗,因而自然地在这个抵抗中看到了与自己的力相似的力。感到物质的惯性并确信它没有独立引起运动或静止的能力,一个人将其在自然界所看见的物质的运动—以及他理解为运动的所有现象—解释为一种动因的惯性物质的附属品,这种动因是当他使惯性物质运动起来或停止物质已有的运动时所亲身感受到的。因此人们就形成了两个思想:与其精神对立的物质的思想以及与精神类似的力的思想。这又是两个物质和力的对立的思想,其中一个是人对物质的直接感觉的结果,而另一个是企图理解人的意志所不能引起的那些惯性物质运动的结果。这两个思想带着多样的形式,有时是神话性的,有时是科学的;已经在人类间存在了和人类本身存在着和思想着同样之久的时间,一直存在到目前,只是外表改变了,而在本质上一直保留着原来的样子。

21.假如我们看一看物质和力的关系,那么可以看到,人们从它们的相互作用中解释着自然界的所有现象。但是从力的本身不能解释这些现象,它们也不能单独从物质得到解释。著名德国物理学家席涅耳说:“要使外部现象的世界能够产生,必要的条件是抵抗力,是惯性。”[26]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抵抗运动的惯性物质,那就没有了运动本身,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运动的了。但是反过来,如果没有推动物质的力,那就没有运动;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现象,因为正如我们上面已指出的[27],人只有在运动的形式中才能理解现象。但是要问,这里什么是现象的原因,是力呢,还是物质呢?在一般的概念中,人想象物质是被动的因素,而力是主动的因素。但是很清楚,这仅是人本身对物质的关系转化为外界现象。物质和力同样是现象的原因。但还不止于此,物质的性质和附属于物质的力的性质完全同样地制约着现象本身。但是假如我们想象的是另一回事,即只是因为我们想象物质是和我们精神相反的东西,而相反地,想象力便是和我们精神相近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