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一卷:教育与教育现代化

现代化与中国文化传统教育[1]

字体:16+-

一、概念与特质

(一)现代化的概念、阶段与特征

世界各国都在追求现代化,但什么叫现代化,却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所谓现代化,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控制自然(包括人类自身)的能力空前提高的历史过程,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其目标是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现代化的客观历史进程始于西方,它大体上包括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和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这两大阶段。现代化的最初萌芽约在1500年前后就已产生。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500年前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开始;1521年,发生了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运动;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等等。这都是现代化开始的先兆。18世纪70年代发生于英国的产业革命,可以看作现代化的正式开端。产业革命打碎了保守的生产技术基础,把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起来,使大工业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业小生产,使人类利用、控制自然界的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这一深刻的变化为人类带来的文明与进步,是整个工业社会以前的历史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尽管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人类文明的演进始终未曾间断,但它却不能称作“现代化”,而只有英国产业革命以来的巨大的社会变迁才被看作现代化进程。这一阶段的现代化在世界各国都表现出如下特点:第一,工业化。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资本的集中和大企业的形成,大企业的活动成为工业的正常形式。第二,城市化。英国19世纪上半叶第一个成为世界上的都市化社会,其城市人口由1/5激增到4/5,后来其他国家的经济起飞也与城市化相伴随。第三,社会结构的分化与集中化。即一方面,个人角色和社会角色趋于专门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渠道趋于多样化;另一方面,社会协作与流动又在不断深入和加强。第四,世俗化和理性化。利益、效率和程序成为社会行为的最高原则,神秘主义的精神寄托被理性主义的实际行动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