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学校教育,忽视了社会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 要改革教育体系,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来统摄整个教育系统。
● 加强人文科学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教育有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不仅普及了中等教育,而且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但是教育却越来越遭到社会的批评:社会贫富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因此而缩小,社会风尚每况愈下,生存竞争愈演愈烈。这是怎么回事,是否教育自身仍存在较大的缺陷?这确实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第一,几十年来教育的功利主义不断加强,20世纪6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加剧了这种观念。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却发现,教育的发展并未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改变个人命运。许多发展中国家并未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贫富的差距却扩大了。于是出现了20世纪80年代的所谓教育危机:人们对教育失去了信心。其实教育本来就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能够立竿见影地使经济快速增长和改变个人的地位和生活。
第二,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学校教育,忽视了社会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只为一定年龄阶段(主要是5~25岁)的人提供学习机会。虽然近几十年来学校实行了开放制度,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有机会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但是限于条件,真正能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成年人只是极少数。而且,许多国家至今仍抱着一种保守主义观点,重视学历而不重视能力。终身教育至今还停留在口头上,并未在制度上落实。
第三,重视城市的教育,忽视农村的教育。世界人口的大多数在农村,我国更是如此。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大力普及农村教育和扫除文盲则是农村发展的必要前提。但是近些年来强调高科技发展及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一切教育改革都是围绕着培养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很少考虑农村的需要。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感觉不明显,因为发达国家的城乡差别已经很小。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个问题却十分严重。在中国,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高度重视。去年(2003年)9月,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以此来推进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