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三卷:高等教育苏联教育

高等学校要向学生进行创业教育[1]

字体:16+-

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学生,本科生明年就面临着毕业和就业的问题。根据这两年就业的形势来看,并不乐观。那么,是不是我国的人才太多了呢?恐怕不是。我国现在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才13.2%,离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还有一段距离,怎么会嫌人才太多呢。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结构的失衡,有些人才短缺,有些人才过剩;二是地区性就业的失衡。中国的农村非常需要人才,但是许多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于是就出现就业困难的现象。当然也还有一些人事制度的问题,如有些岗位已经被不合格的人员所占领,因而造成合格人才无岗可上。这要通过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来逐步解决。现在实行公务员公开招聘制度以及各种专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制度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毋庸讳言,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就业形势会越来越严峻。高等学校面对这个形势,应该有所对策。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第一,拓宽专业面。计划经济时期,高校毕业生国家包分配,学生没有就业的竞争,所以专业面窄,但还显不出它的弊端。现在的学生如果专业面、知识面太窄,且不说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连找工作都困难。因此,高等学校拓宽专业,加强基础知识,已经被大家所共识,许多学校都调整了课程。这里就不多讲了。

第二,允许在学期间调整专业。高中生报考大学时,有一部分学生对学科已经有了认识和兴趣,立志从事某种专业,但大多数学生报考专业有一定的盲目性,等到上课以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因此,为了满足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应该允许学生调换专业。这会给学校工作带来一定麻烦,但是为了培养人才,遇到一些麻烦又算什么。当然,调整专业要立一个规矩,什么样的情况能转,什么样的情况不能转;转学时要有一定要求,甚至有些科目要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