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三卷:高等教育苏联教育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是大学教育的主旋律[1]

字体:16+-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学的校园里不时响起呼唤人文精神的声音。这绝非偶然,而是社会的客观现实和大学教育本身的缺陷使然。就中国的社会变化而言,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有了较大的增长,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年青一代的道德水准不仅没有提高,相反,滋长了一些享乐主义、个人中心主义的思想,破坏公共道德的事情时有发生。从教育内部来看,功利主义的思想较重,强调了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专业教育,忽视了提高人的素质的人文教育,致使大学校园中的人文气息淡化。因此,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加强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

在世界范围内,自从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打破了农业小生产的宁静,机器和道德就成了一对矛盾。到20世纪,这个矛盾转化为科学技术发展与伦理道德进步的关系。对于它们的关系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社会道德的堕落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的。他们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破坏了人与环境的平衡,现代化带来了物欲的增长、人际关系的疏离和淡漠。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苦难,使人们对科学技术到底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提出了质疑。另一种观点与此相反,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必然会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甚至可以医治社会弊端,科学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科学精神和求真意识。近些年来,科学主义者和人文主义者都提倡科学和人文的结合。他们普遍认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人类带来可供享受的丰富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从而促进了社会的民主和平等;另一方面它带来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人的物欲增长,人类对财富的争夺而引发战争,科技不仅创造财富,同时制造杀人的武器。因而呼吁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结成联盟,共同克服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弊端,使科学技术真正造福于人类,并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