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三卷:高等教育苏联教育

一扫乌云见光明[1]

字体:16+-

—纪念高考恢复30周年

高考一扫“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改变了社会风气,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社会进步。高考功不可没。但当前出现了一些缺点和弊端,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使它有利于人才的公正公平的选拔,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

一、10年灾难

“**”10年对教育来讲是一次空前的大灾难。学校制度被打乱,学校秩序被破坏,高校停止招生多年,1970年虽然部分院校开始招生,但采取的是推荐的方式,没有考试。全社会弥漫着“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全中国成为一片文化沙漠。直到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恢复高考,才一扫“读书无用论”的乌云,重新见到尊重知识的光明。

据统计,“**”开始到恢复高考,11年中高中毕业生共计4445.8万人,这部分学生都没有参加高考。1970年部分高等学校开始招生,至1976年共招生217048人。也就是说积聚了4420余万人未能上大学。如果按照1965年的招生指标不变,11年应该招生180.6万人。且不说1970年以后招的21万人是否合格,单从数量来讲,11年少招160万人。这对国家的发展无论如何都是一个重大损失。不仅贻误了整整一代人,而且使我国各条战线的干部断档20年,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恢复元气。

1970年6月27日,当时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报告中规定的招生条件是: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具有3年以上实际经验、年龄在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办法是:“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分配原则是:“学习期满后,原则上回原单位、原地区工作,也要有一部分根据国家需要统一分配”。这一年部分高等学校试点招收了工农兵学员418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