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人办学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孔子办私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由于走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道路,所有私立学校都收归国有,私立学校从此销声匿迹。其实,学校国有也并非都是国家出资,农村地区建学校全靠农民集体出资、出力。我国近30年如此迅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农民大众可谓功不可没。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满足广大青年的学习要求,北京、辽宁等地率先建立起国家自学考试制度。同时,为了帮助自学考试青年应对考试,社会上出现了一批民间培训机构。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批从各级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干部,有志于发展教育事业,利用他们的影响集资办起了比较正式的高等学校。之后有些私人企业或个人也开始举办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由此发展起来。据教育部统计,2007年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共有9.52万所,其中民办普通高校297所,在校生163.07万人;附属于大学的独立学院318所,在校学生186.62万人;其他类型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906所,注册学生87.34万人。据数据推算,民办普通高校已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1/6。其中,民办高等职业学校与公办高等职业学校之比已达1∶3。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虽然发展得很快,但发展时间较短,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如下。
第一,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性。2007年全国民办高等学校共有615所,其中297所是私人或民间团体举办的,318所是大学与企业或私人联合举办的独立学院。前者大部分只招收专科学生,只有少数招收本科生;后者则相反,主要招收本科生,少数专业招收专科生。除了这615所具有颁发学历证书资格的高等学校外,还有906所非学历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一部分是为自学考试学生提供课程帮助,另外就是多种资格考试培训。从投资模式来看也较为多样,包括公司、企业、教育集团投资的办学模式,个人或多人捐资合作办学的模式,房地产开发商垫付资金的办学模式,依托大学的独立学院的模式,中外合资办学的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