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是世界各国教育大发展和大改革的时代,改革的特点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这是与60年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相适应的。但是,教学内容的改革不只是要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要遵循教育的内部逻辑,还要适应受教育者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否则,事与愿违,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20世纪60年代搞的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就是缺乏对后两个因素的考虑,因而到70年代就暴露出很多问题,突出的问题是教材内容太深太难,分量太重,过于理论化,学生不适应,教师也不适应,造成学生负担过重,消化不良,质量下降。20世纪60年代教育改革的毛病是带有世界性的,苏联也不例外。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新的路子。有的教育家主张回到原来的基础上,全盘否定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成绩和意义,这当然是行不通的。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有着极大的进步意义的。问题是如何使现代化的过程符合教育发展的内部逻辑,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苏联从1964年开始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来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他们采取的措施及其中的经验教训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第一,把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与学制改革实验结合起来。从1957年开始,苏联许多教育家就从事“教育与发展”的实验,并在实验的基础上,于1964年以后开始把小学4年缩短为3年,初中从4年延长到5年,尽管这样的学制还存在问题,但是把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学制改革的实验结合起来的做法是可取的。一定的内容总是需要有一定的形式。如果在原来的学制框框里改革教学内容,往往会限制内容的改革。当然,如何把两者结合好,也还需要进一步实验。
第二,把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与科学实验结合起来。苏联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不是组织大批专家学者坐在屋子里编教材,而是和广大教师相结合,边编教材,边实验,边过渡,用了10年时间才完成了采用新教学大纲的工作,同时写出了103种教科书,因而这些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是有实验作为基础的,是较为可行的。后来发生的问题说明,改革与实验结合得还不够,实验的面还不够广。可见任何一项改革必须反复实验,不断修正,不能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