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四卷:教师教育 教育对话录

师范教育要面向21世纪[1]

字体:16+-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它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人类社会中永恒的职业。古往今来,人们用种种美好的语言来歌颂教师,这是因为教师对人才的成长和社会文化科学的发展,乃至人类的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7世纪伟大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更伟大的呢?”他认为,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再没有比它更高尚的职业。然而,在当今物质利益泛滥的世界,教师的职业被一部分人忽视。教师的社会地位远不如银行家、企业家、律师,教师的收入总是在社会各行业收入的平均水平以下,从而造成优秀的青年不愿意当教师,在职教师的流动性很大。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也不例外。这是一个极大的矛盾。社会发展需要人才,人才成长要依靠教师,而教师的职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个矛盾不解决,必然会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影响到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和民族未来的素质。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教育产生的效益具有滞后性,往往在多少年以后才能显示出来。今天在学校学习的学生,将是21世纪的人才。因此,教育要面向21世纪,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也需要面向21世纪。

高等师范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培养中等学校的教师,师范教育要面向21世纪,就需要预测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特别是对中等教育的要求。但中等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阶段。由于各国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中等教育的任务也不同。在中国,中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中,它担负着义务教育的任务,属于基础教育范畴;第二个阶段是高中,它的任务就比较复杂。由于高中阶段不属于义务教育,因此,目前的入学率还较低。据1989年统计,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为716.12万人,职业中学在校生为282.27万人,技工学校学生为126.7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为217.75万人。如果把它们分成两类,则一类是普通教育性质的高中,现有学生700余万人;一类是职业教育性质的高中,也有700余万学生。他们的培养目标不同,课程设置不同,因而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同。师范教育要适应中等教育有多种结构、多种性质的要求。目前我国师范教育的体系主要是培养普通中学教师的体系,师范院校的系科是按照普通中学的课程设置的。例如,普通中学里设有语文、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体育等科目,高等师范院校里也就设有中文系、政治教育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地理系、历史系、体育系等。除了全国少数几所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以外,就没有培养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的地方。这也是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扩大师范教育的范围,改变培养教师的方式,实行开放式的师范教育。即除了原有师范院校增设一些职业技术教育专业以外,还要赋予理工科院校培养教师的任务。理工科院校的毕业生只要选修规定的教育课程,通过教师的职业培训,就有资格当教师。这种制度在国外已普遍采用,但在我国还没有采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对理工科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教师工资待遇较低,缺乏吸引力。这个问题终究要解决,否则,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就会遇到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