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埃只注意到比较教育在教育科学建设中的作用,忽视了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学的领域,应该说是片面的。它只是跨国(跨文化)教育交流论坛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这种片面性导致了他们以研究的“科学性”程度的提高为准则来划分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这是需要我们加以克服的。
第二节 金的文化相对主义比较教育学
埃德蒙·金生于1914年,他早年接受的是人文主义教育,在成人教育方面获得博士学位。由于研究成绩突出,后来他还被授予文学博士学位。他曾经是波普尔在伦敦经济学院任教时的博士研究生,学习社会科学方法论。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比较研究与教育决策》《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西方教育史》《义务教育后教育Ⅰ》和《义务教育后教育Ⅱ》等。金曾经是伦敦大学英王学院教育学教授,于1979年退休。他是英国《比较教育》杂志的创办人之一,并长期担任主编工作。
金的比较教育方法论观点与他的教育发展的三模式理论密切相关。金早在1972年就提出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对应于三种教育模式。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各自对应的教育模式不同。最早的教育形式反映前工业时代或工业发展早期阶段的需求,它重视的是纯粹科学和传统的学术技能,教育的侧重点放在脱离当时的实际事务,尤其是脱离商业和技术之类实际事务的“博雅”知识上。金把这一阶段的典型学校描绘成“修道院式的学校”。在工业社会阶段,教育与工商业的行为准则一致,反映城市中产阶级的要求,重视的是“应用科学”和各种“工程学”。这一阶段的典型学校被称为“工厂式学校”或“培训学校”。在后工业社会阶段,社会科学以及对人类反应和决策的研究的重要性增大。与这一阶段相应的教育正在显现之中,它还没有在任何地方成为驾驭全国的力量。金认为,综合学校就是一种发展中的第三种教育形式的教育机构。金认为,教育发展的三个模式的理论可用来分析各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国家三种教育模式并存,有些争论和冲突是它们之间冲突的表现。